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决策参考
第一期: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径——魏都区“一核两翼”红色治理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4-08-28 15:48:34 来源:康运东 、刘允 、孙秋红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近两年来,魏都区为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扎实开展“五星”支部创建工作,推行“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共商共治”红色治理,在小区(居民组)治理层面,探索建立以小区网格党支部为核心、以业委会和物业公司为“两翼”的“一核两翼”基层治理组织架构,把党建引领落实到每个小区、每个楼栋、每个家庭、每名群众,推动党组织嵌入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有效解决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一条具有魏都特色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

一、当前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研,目前社区治理特别是老旧小区、无主管庭院中存在下列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不完善。基层社区党群服务阵地存在地方狭小、功能不全、服务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难以发挥共建共治共享的阵地作用。有的社区缺乏开展工作必要的硬件条件,在建设服务阵地方面存在选址难、协调难、资金少等问题。 

二是社区自治度不高。社区治理仍处于政府主导的阶段,政府对社区进行自上而下的管理,社区民主自治还不能够很好体现。

三是社区治理权责不清晰。虽然城市管理的任务落实到社区,但由于社区在管理中缺乏明确的职权,导致很多工作缺乏执法依据。如社区对物业的管理,由于物业的设立及准入由住建房管部门负责,社区只能对物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并没有执法权,管理权限也不清晰。

四是专业化程度不够。现阶段,魏都区很多社区无论是持证社工还是社区社会组织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社区社会组织独立性不强、结构不合理、作用发挥不明显、专业化程度不足、职业化进程滞后,没有形成基层治理合力,难以满足新时代社区治理的新要求。

二、建立组织架构

为了加强和完善社区党建引领机制建设,破解社区治理工作中的堵点难点问题,魏都区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先建党支部、再建业委会、最后引进物业公司”的顺序,建立“一核两翼”组织架构。

(一)成立小区网格党支部

1.合理调整网格。区委社工委牵头,指导街道、社区将超过300户的完整小区划为一个网格;不足300户的小区(庭院),采取邻近连片划分,或同种类型联合的办法进行划分(涉农社区以居民小组为单位划分网格,条件具备的,可参照城市社区划分),将全区1063个庭院划分成270个小区网格。

2.摸底排查小区党员。各街道和社区党组织对辖区内党员人数进行摸底排查,建立小区网格党员信息库,为小区网格建立党支部做好准备工作。

3.完成党支部建设。由区委组织部牵头,各街道、社区具体负责,成立小区网格党支部,凡有正式党员3名以上的,以小区网格为单位成立党支部;党员人数不足3名的,可探索与物业服务企业、小区商户等联合建立党支部。支部党员主要由小区、庭院内居住生活的离退休党员、自主创业就业党员等组成。同时在小区、庭院成立党小组,形成“支部建在小区网格、党小组设在庭院”格局。

(二)成立业委会。由区住建局牵头负责,各街道具体负责,按照有关法规和章程,成立业委会(院委会或物业管理委员会),委员由7—9人(单数)组成,负责居民事务自我决策、自我协商、自我管理;主任一般由党员担任,委员中50%以上是党员,提倡小区党支部书记和业委会(院委会或物业管理委员会)主任“一肩挑”;没有“一肩挑”的,主任是党员的要兼任小区党支部副书记。

(三)引进物业服务企业。由区住建局牵头负责,各街道具体负责,采取“区域统筹、连片打捆、精准管理、自我平衡”的方式,引进规模大、信誉好的知名物业公司,切实解决好老旧小区的治理难题;物业服务企业项目负责人是党员的要兼任小区党支部副书记。

(四)“一核两翼”三者关系。“一核两翼”中三个关键环节既有主体、又有客体,既相对独立、又互补互促。建好“小区网格党支部”,既能够增强社区组织战斗力,又能为“成立业委会”和“引进物业企业”做好引领与保障。“成立业委会”能更好密党群关系,解决中梗阻问题,化解基层矛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引进物业服务企业”,能更好的紧跟时代,优化管理理念,提升服务质量。三者互补互助,形成有效的治理闭环。

三、运作机制

“一核两翼”组织架构建立后,关键是如何凭借这一架构进行有效的运作。魏都区建立了一整套严密的规章制度,实施一系列的具体措施,在“一核两翼”组织架构上,深入开展党建引领红色治理。

(一)构建五级组织体系,画好基层治理“同心圆”。在基层社区治理过程中,由于社区较多,红色治理涉及层面广、牵涉部门多,较易出现重视程度不同、工作节奏不一、合力作用不强的情况。为解决上述问题,魏都区构建“区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党委)—小区网格党支部—庭院党小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五级组织体系,构建大区委、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和小区大支部,切实加强党对基层治理和各类组织的全面领导。

(二)建立四级联动阵地,搭建党群服务“连心桥”。为做好强阵地工作,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魏都区制订了《红色治理四级联动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坚持“场所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保障体系化”,高标准打造“区—街道—社区—小区”四级联动党群服务中心,进一步畅通服务渠道。

1.进行阵地选址。对于新建小区,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规定,把各类公共用房交还各自主体,打造红色治理阵地;对于老旧小区,由街道和社区共同研究解决阵地选址问题;对于已有物业入驻的小区,采取“资源共享、一室多用”的办法,联合打造红色治理阵地。

2.规范阵地建设。按照魏都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方案要求,城市社区一般按照使用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和“有党旗、有牌子、有桌椅、有制度、有版面、有档案”的“六有”标准,建立小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综合服务区、红色治理会客厅等功能室,统筹规划集学习交流、便民服务、矛盾调解、决策议事为一体的功能阵地,动员各方力量和优势资源参与到小区治理。

3.发挥阵地作用。根据居民需求,与物业服务企业结合,积极探索提供水、电、燃气、暖气和医保、社保等代办服务,开展时段灵活、方式多样的驻点服务,有效动员各方力量和优势资源参与小区治理,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办成事、办好事,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

(三)搭建四治平台,推动服务“零距离”。为把红色治理效果发挥到最佳,魏都区搭建“自治、法治、德治、数治”四个平台,将“红色治理”与“五星”支部创建深度融合,在建强支部的基础上,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不断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目前,“五星”党支部创建已成为魏都区大抓基层、大抓党支部的总载体、总抓手,全区三级联动的态势已成。

在自治平台方面,网格党支部发挥核心作用,引领业委会、物业企业“两翼”参与基层治理。充分发挥居民自治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企业、居民微公约和微治理等在红色治理中的作用,引导业委会负责居民事务“自我决策、自我协商、自我管理”,实现共建共享。

在法治平台方面,深化“三零”创建,出台《魏都区政法系统下沉力量推进红色治理实施方案》,推动法官、检察官、警官和律师进小区,620名政法干警“零距离”“面对面”与群众联系,让矛盾纠纷就地发现、就地调处、就地化解,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平安法治。

在德治平台方面,小区党员组织开展“亮明党员身份,联系各类人才、困难群体,带头遵守居民公约、参与商事议事、缴纳物业费用、认领小微心愿、参加公益活动、遏制陈规陋习、抵制封建迷信”的“一亮双联七带头”活动,发挥广大党员在基层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营造出“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党员做表率、群众齐参与”的良好氛围。

在数字平台方面,持续推进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建设,实现全区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把“五网融合”智慧平台与“掌上警局”“数字城管”等数字化资源进行集成管理,坚持“一次采集、多方利用”,构建基层党建、综合治理、城市管理、便民惠民等一体化,实现“预约在网上、代办在社区、服务在小区”,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四)完善四项制度,抓准党建引领的“关键点”。科学严格的激励考评是保证党建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按照《关于推行“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共商共治”红色治理的实施方案》的要求,魏都区建立完善四项考评制度,推进党建激励考评的精严化建设,构筑确保党建工作品质的“防护栏”。

1.推进交叉任职制度。积极推行辖区单位党组织分管党建工作副书记兼任街道“大工委”委员制度,强化街道“大工委”的议事协调功能。推行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实行社区“两委”干部交叉任职,落实辖区单位党员负责人兼任社区“大党委”委员制度,整合共享社区资源,增强社区大党委的共商调度能力。探索推行小区“大支部”建设,将小区党支部推荐的优秀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明确为小区业委会(院委会或物业管理委员会)、群团等组织负责人,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2.规范议事决策制度。在党建引领红色治理过程中全面落实党建联席会议、周二议事日、民主决策等相关制度,畅通居民议事渠道,引导党员、居民充分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3.完善党员考评制度。持续开展驻区单位党组织“双报到双报告双服务”活动,落实“双评议”制度,探索实行“一信一函”制度,推动驻区单位与社区小区共驻共建。将在小区居住的党员发挥作用情况,与工作单位挂钩,作为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考核和干部考核的参考依据,强化小区居住党员的模范带头意识,建立健全党群工作联动机制,探索设立群团工作阵地,发挥群团组织优势,团结动员群众参与小区治理。

4.健全激励保障制度。制定并落实市、区两级相关激励政策。被评为“五星”小区的,按每获得一个星级2000元的标准进行奖励。对表现优秀的小区党组织书记,可按省、市相关规定程序,定期专项招录(聘)为街道公务员(事业人员)。注重关爱街道社区干部,对生活有困难、患有大病重病的家庭,给予适当补助。授予“五星”荣誉称号的社区党支部书记、业委会主任、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在各类评先表优时优先考虑,并组织1次健康体检;小区党支部、业委会委员符合社区工作者聘任条件的,可优先推荐。

四、实施效果

魏都区“一核两翼”治理机制,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目前,全区89个社区成立党委(总支),建成270个小区网格党支部,成立177个业委会(物管会),引入物业服务企业89个,共有820余名党员到小区支部书记、委员岗位上任职,建立简约高效、一体联动的治理机制,取得良好治理效果。

一是有效破解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业委会代表及时发现社区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大量的“隐性”问题,由党支部利用群众力量、运用群众智慧,以“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网格、烦事有人解、难事有人办”的理念,引导小区居民把各种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

二是提升群众满意度。注重发挥居民自治组织、探索“党组织+自治”模式,实现服务“最后一米”到“零距离面对面”的转变,实现居民诉求“速响应”,居民服务“零距离”。涉及众多居民利益问题时,党支部拿方案,同群众民主协商,让群众当家作主,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三是加强基层队伍建设。通过小区在册党员选举、上级党组织派任、在职党员兼任等方式,把政治素质好、坚持依法办事、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党员推选成为小区党支部书记;通过选优配强业委会委员,引导物业服务企业、各类人才社团组织和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参与小区党建活动,为加强基层党组织核心领导作用、推进“五星”支部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激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一核两翼”既有具体任务又有奋斗目标,既有操作制度又有保障举措,还有一套奖罚分明的考评机制,而且操作简便,能为干部“做成事、做难事”留下创新空间,激发干部在解决基层问题时的灵活性、创造性,调动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从调查情况看,“一核两翼”红色治理受到了广大社区干部的普遍欢迎。

(作者康运东为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刘允为市委党校理论研究室副主任、讲师,孙秋红为市委党校副校长、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