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决策参考
第三期:钧瓷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4-08-28 15:59:36 来源:苏朝阳

钧瓷是中国五大名瓷之一,以色彩斑斓、古朴典雅、风格独特而闻名遐迩,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并对后世瓷器生产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钧瓷文化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追求的重要体现,是重要的世界文化艺术遗产,是河南省、许昌市的一张文化名片。新时代如何更好地保护、传承、弘扬钧瓷文化,有效破解钧瓷文化保护性传承、活态化展示、具象化传播、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制约,实现钧瓷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钧瓷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现状

(一)钧瓷文化遗产保护活态传承效果显著。推动神垕古镇保护开发建设。投资5亿元的神垕古镇暨老街保护修复一期工程项目、投资3亿元的建业神垕天地项目、投资3.6亿元的神垕工业文化园项目,重现了古镇古朴厚重的古风古貌。加强钧瓷烧制技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截止目前,钧瓷烧制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4人、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7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线保护示范基地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展示馆8家。

(二)钧瓷文化知名度不断提升。长期以来,钧瓷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象征,已发展成为一种地域文化的标志和独有的文化品牌。特别是近年来,通过不断加大钧瓷文化的挖掘、宣传和保护力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钧瓷文化影响不断扩大,美誉度逐步提升,市场地位和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三)钧瓷文化产业发展成绩斐然。近年来,钧瓷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由过去的粗放型生产烧制,到现在文化创意、产品生产并重,文化和科技融合、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截止目前,禹州市共有钧瓷生产企业232家,从业人员3.2万人,规上企业33家,年产值26亿元,已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链条健全、服务完善、效益明显的钧瓷文化产业集群。

(四)钧瓷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成效突出。近年来,许昌市、禹州市出台了“英才计划”等人才政策,吸引专业人才来许来禹就业创业,大力开展人才培养培训,实施技能提升工程,举办国际钧瓷陶艺创作营,钧瓷文化人才队伍结构和素质技能得到显著改善提升,有力地促进了钧瓷文化传承发展。截止目前,钧瓷行业从业人员达3.2万人,拥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6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6人、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10人,省级工艺美术、陶瓷艺术大师156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中原大工匠1人、中原技能大师2人、许昌市拔尖人才6人、许昌市政府特殊津贴1人、许昌市首届优秀专家2人。

(五)文旅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近年来,禹州依托厚重的钧瓷文化资源,倾力打造神垕古镇,培育钧瓷文化旅游知名IP品牌,加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科技赋能促进钧瓷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18年9月,神垕古镇景区成功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0年5月,禹州市钧瓷文化产业园区被省文化和旅游厅评选命名为河南省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区。2021年9月,神垕古镇老街被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为河南省首批省级旅游休闲街区;2021年12月,神垕古镇被评为河南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二、钧瓷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存在的问题

(一)钧瓷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有待加强,活化传承力度不足。对钧瓷文化传承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保护开发不足,活态化不足,存在“死保死守,保而不用”的现象。存在“重申报轻保护,重开发轻管理,重眼前轻长远”的现象。

(二)宣传弘扬力度深度不够,钧瓷品牌效应尚未形成。近年来,钧瓷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但整体上传承弘扬力度深度不够,文化氛围不浓,宣传手段相对单一,钧瓷品牌还没真正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钧瓷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距离人们期望仍有差距。

(三)产业基础薄,产业链延伸不足,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近年来,许昌钧瓷文化产业得到蓬勃发展,但整体上龙头企业少、产业基础薄,产业链条短、集聚效益不明显,产业融合度低、新业态新模式少。比如,目前我市230余家钧瓷企业,仅孔家钧窑、大宋官窑等30余家是规上企业,其余钧瓷企业规模小、水平低、竞争力不强。钧瓷产业的总产值在全市工业总产值中比重较小,与景德镇、潮州、德化等瓷区相差甚远。比如福建德化县陶瓷产业总产值459亿元,从业人员达10万人,“德化陶瓷”品牌价值达1086亿元,形成了“一个产业养育一座城”的特色经济。

(四)创意创新能力不足,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是钧瓷厂家多为个体私营企业,科技投入少甚至没有,大部分企业缺乏自主开发能力,创意创新能力弱,产品的趣味性不足、实用性不强,不能适应不同阶层的消费需求,实现与市场无缝对接。二是钧瓷行业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结构不合理,不仅省级以上大师、熟练技工的学历偏低,而且钧瓷行业如科研创新、创意设计等高端人才匮乏,成为钧瓷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三是钧瓷文化产品需求与供给仍存在结构性矛盾,既出现供给不足又呈现结构性过剩,即钧瓷文化产品在消费市场上表现为低端产品的有效需求不足和高端产品供给能力不足。再加上存在各自为战、缺乏统筹、发展“内卷”等现象,进一步加剧了钧瓷文化产品供需结构性矛盾。

(五)管理体制机制不畅,保障措施不力。一是虽然涉及钧瓷文化服务管理的机构较多,受部门职能分割和权限不同的影响,条块、区域分割还比较严重,没有完全形成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保护传承发展工作机制,相关监管工作落实不到位,合力不强。二是部分抖音、快手、淘宝等直播平台乱象纷呈,存在假冒伪劣、粗制滥造、良莠混杂、鱼目混珠等问题,以次充好、无序竞争现象严重。三是钧瓷文化资源仍停留在保护、坚守状态中,市场化程度低,钧瓷文化建设经费投入较低。

三、钧瓷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加强保护开发利用,提升钧瓷文化遗产活化传承水平。一是加大钧瓷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主动融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建立健全钧瓷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体系,系统保护钧瓷文化遗产。加强古瓷窑遗址保护展示,推进钧台钧窑址考古遗址公园、神垕钧窑址考古遗址公园、神垕瓷窑址博物馆和钧台钧窑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建设。加快神垕古镇保护开发建设,推进神垕老街二期改造提升,指导神垕镇原地方国营瓷厂、钧美一厂、钧美二厂、东风瓷厂“四大厂”申报省级钧瓷工业文化遗产,推动钧瓷工业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示范性利用,建设一批特色文化地标,创建省级、国家级钧瓷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示范区。二是活化传承钧瓷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中华窑神文化”遗产标识,举办窑神祭拜大典,打造全国陶瓷文化朝拜圣地。实施“非遗点亮计划”,培育认定一批钧瓷非遗生产性示范基地、非遗工坊,建设非遗文化街区,活态化展示、具象化传播钧瓷技艺。活化展演开窑仪式等非遗项目,注重生产性、整体性、生态化保护,建设神垕古镇钧瓷文化生态博物馆,创建国家级钧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二)全方位、立体化弘扬钧瓷文化,提升钧瓷文化影响力。一是加强钧瓷文化研究教育普及。加大钧瓷文化研究阐发力度,出版发表一批钧瓷文化研究成果,构建系统、完整的钧瓷文化理论体系,引领钧瓷文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推动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提档升级,鼓励和引导钧瓷企业和大师建设钧瓷专题博物馆、展示馆,深化拓展博物馆、展示馆公共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二是办好钧瓷文化旅游节。引入国际高端节会理念,构建钧瓷文化产业整建制、全链条的办会模式,提升规模档次,拓展办会内容,提高办会水平,塑造“大禹奖”节会品牌,打造国际性陶瓷文化盛会。三是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推动神垕国际陶瓷艺术中心规划建设,打造国际陶瓷文化交流平台。利用“五大陶瓷遗产地联盟”平台,常态化组织钧瓷企业参加国内外陶瓷文化交流活动,扩大钧瓷文化影响。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进程,开展钧瓷艺术国际驻场创作活动,加强钧瓷文化国际交流宣传,推动钧瓷文化走向世界。四是构建全媒体宣传体系。坚持内容为王、全媒体融合,构建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的宣传体系,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宣传弘扬钧瓷文化。充分利用节庆赛事、展会展销、会议论坛等方式,广泛运用好新媒体、大数据等手段,瞄准细分市场和目标群体,开展精准推广、精致推介、订制化营销,将神垕古镇和钧瓷文化以更鲜活直观的方式向世界传播。

(三)强化创意创新驱动,推动钧瓷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建立健全现代钧瓷文化产业体系。编制钧瓷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培育钧瓷龙头企业,做强一批骨干企业,壮大中小微企业,引导与钧瓷相关企业发展,强链延链补链,打造钧瓷文化产业集群,做强现代钧瓷文化产业体系,推动钧瓷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推动创意创新驱动发展。依托河南省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整合已有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平台,与景德镇陶瓷大学等高等院校共同创建科研创新合作示范基地,重点突破一批基础性、关键性、创新性技术,推进钧瓷制瓷工艺技术的挖掘整理和推广普及,促进新技术、新工艺规模应用,推动材料、技术、工艺、设计、设备、产品不断迭代升级。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推动钧瓷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探索钧瓷产品“个性化+批量化”智能创作生产模式,提高钧瓷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实施品牌保护提升工程。严格落实和推行《地理标志产品·钧瓷》国家标准,强化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监管,积极推行“禹州·钧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钧瓷地理认证标志,适时推出钧瓷“地理标志•追溯”产品验证码,加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提升钧瓷的品牌形象、美誉度和竞争力,打造区域特色鲜明的知名文化品牌,高水平建设钧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

(四)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建设禹州国际钧瓷文化体验之都。一是建设世界钧瓷文化旅游胜地。以5A级景区创建为龙头,充分利用神垕镇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推进神垕古镇老街二期、国际陶瓷艺术中心、大龙山景区、神垕钧窑址考古遗址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旅游主题品牌塑造推广、文旅文创产业培育、旅游交通畅达、旅游设施提升、智慧旅游支撑“六大工程”,提升“吃住行游购娱”服务品质。二是打造神垕古镇钧瓷文旅文创核心产品。坚持创意驱动、美学引领、艺术点亮、科技赋能,增强文旅文创融合的体验感和互动性,打造神垕古镇钧瓷文旅文创核心产品。三是塑造神垕古镇超级IP品牌矩阵。依托神垕古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千年古镇、魅力钧瓷为主题,面向全球征集神垕古镇全新IP形象、中国钧瓷全新“LOGO”标志、宣传用语,做好神垕古镇钧瓷文旅五大核心产品IP推广,推动全景神垕(ARVR)科技文化古镇建设,提升神垕古镇和钧瓷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增强神垕古镇旅游吸引力和美誉度,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钧瓷古镇符号和文化标识。四是以文化振兴示范带动乡村振兴。依托神垕古镇及周边乡村山地生态、农业生产景观、景观建筑、文化遗存、艺术作坊、民风民俗等优势资源,以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为契机,推动神垕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一村一景一典故”“一村一品一特色”的新型旅游目的地,实现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成为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神垕经验。

(五)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创新发展动力活力。一是统筹协调各职能部门对钧瓷文化传承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合理分工、有序管理,持续推动钧瓷文化高质量发展。二是做好顶层设计。高标准编制《钧瓷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将钧瓷文化传承发展纳入国土空间规划范畴,注重钧瓷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注重钧瓷文化产业的空间统筹,注重钧瓷文化事业和钧瓷文化产业协同并重,构建钧瓷文化发展新空间、大格局。三是加大政策扶持。积极探索金融服务企业新模式,探索设立钧瓷发展基金等专项资金,采取贴息、补贴、奖励等方式,支持钧瓷文化产业发展。加强市场监管,充分发挥中国禹州(钧瓷)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作用,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严厉打击线上线下市场假冒伪劣行为。四是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快推进郑州轻工业大学禹州校区建设,提升禹州市职业中专职教办学层次,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定期举办禹州市钧瓷行业人才专题培训班,不断提升行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加大国家级、省级拔尖人才、技能大师、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艺术大师等推荐评选和培育力度,培养和造就一批钧瓷文化产业领军人物和具有精湛技艺的“中原名匠”“大国工匠”。依托“许昌英才计划”制订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企业引进工艺大师、陶瓷专家、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及大中专毕业生。打造钧瓷创客园,吸引国内外知名陶瓷专家、大师和艺术家到禹州设立工作室,着力打好“神漂”牌,建设钧瓷人才聚集高地。

(作者系禹州均官窑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