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决策参考
第八期:推动许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4-08-28 16:46:49 来源:周凯林、乔德玉、杨沛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指出:“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蓬勃发展,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和扩大开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许昌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许昌市民营经济各项指标在全省名列前茅,被誉为“河南的温州”。目前,许昌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34.4万户,民营企业10.6万家,贡献了全市75%以上的税收收入、80%以上的GDP、9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90%以上的就业。全市营收超百亿元工业企业8家,其中民营企业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20余家,其中民营企业1801家。民营经济已经成为许昌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创新转型的中坚力量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

新冠疫情以来,全市民营企业面临着订单需求不足、企业经营成本居高等难题,特别是一些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虽然许昌市出台了大量扶持政策减税降费降低企业成本,也提供了灵活的金融支持,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筹措资金成本,但是仍然不乏部分小微企业关门倒闭现象。2023年以来,受惠疫情解封、消费信心恢复和中央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大环境,许昌市民营经济面临向好的发展环境。但就全局而言,民营经济正面临着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的发展阶段,横向竞争加剧、纵向升级受阻、转型动能不足的特征明显。并且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许昌市民营企业面临着数字化改造的课题。技术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源泉,许昌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以创新为基础驱动,以数字赋能为关键,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动力变革,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内生动力。                                                              

当前,许昌市经济发展面临困境,需要不断注入新经济活力,努力开拓新经济航道,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和量。因此,抓住机遇、化解危机、攻坚克难,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许昌市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存在的问题

破解许昌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需要创新驱动和数字赋能,推动发展动力变革。在具体操作上,需要许昌市政府在要素和制度两个方面进行支持。要素支持就是以拓宽企业获得生产要素的途径、优化企业获取生产要素的流程设置等。制度支持主要是构建公平法治的外部环境,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本文将以此展开,梳理许昌市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是创新能力不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民营企业除了不断的进行产品创新、制度创新,根本性还是要进行技术创新。当前,民营企业科技创新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既有自身规模小、创新基础薄弱、资金不足等原因,也有外部环境冲击、创新体系不健全等因素影响。因此,在持续推进惠企政策落地的同时,要以更大力度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多措并举支持民营企业平等获取科技创新资源。创新人才缺乏,“许昌英才计划”3.0版提出,建立完善“创新人才+创业团队+优质项目”的引才模式,虽然取得一定效果,但在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上还需要持续作为。

二是数字化发展滞后。数字化技术可以为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提高生产制造效率、降低各类交易成本、匹配市场供需资源等。企业数字化转型则能够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并在融合过程中产生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从而带动产业升级,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许昌市民营企业引进数字技术,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减少资源错配,以促进创新提高生产率。但目前来看,我市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很不匹配。

三是融资手段单一。目前许昌的民营企业融资现状,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除了个别大型上市民营企业外,大部分民营企业主要还是以银行贷款甚至是民间借贷的方式筹措资金,至于债券融资或者风险机构投资则很少涉及,当然整体而言我国企业债券融资和风险投资本身就不是很发达,也仅仅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比较活跃,我市的民营企业就更加少见采取如此融资方式。因此需要构建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为民营企业融资乃至创新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四是营商环境仍需优化。许昌市也存在长期拖欠民营企业款项的问题,这种情况不仅挫伤政府公信力、破坏营商环境,也影响到民营企业家对未来发展的预期。同时在竞争机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非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会扭曲民营企业行为,这导致了部分民营企业投入更多的精力用于公关、寻租等非生产性的活动,增加了民营企业的营商成本。优化营商环境对于许昌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增长至关重要,也是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许昌市的营商环境,虽然近年来不断优化,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对策措施

(一)提升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一是鼓励民营企业积极承担科技攻关项目。引导民营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鼓励民营企业积极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开展核心技术研发。以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为动力,既能提升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又能解决行业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带动企业与相关行业的共赢发展。民营企业扎根市场,能够深刻认识到产业链和创新链中的痛点和障碍,有利于明确科技突破的方向,在承担科技攻关项目方面具有特殊优势。二是加大民营企业技术研发资金奖励。持续降低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研发成本和风险,通过融合社会资本设立产业创新基金进行引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重大攻关技术的工程化实验和市场化应用。政府还可以加大配套企业研发资金支持,对于承担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民营企业进行保费补贴、直接奖励、税收优惠、注入资金等措施。同时运用政府采购、市场帮扶推介等措施,切实降低民营企业科技攻关成果应用的市场门槛,以降低技术风险。三是优化工业产业园区配套设施。着力解决工业园区配套设施,营造工业园区温馨生活环境,筑巢引凤服务企业。为满足科研人员在研发和生活方面的需求,应为入驻的项目提供中试车间厂房、分析检测中心等研发设施,以及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并与办公区、餐饮服务中心、专家公寓和通勤班车等办公和生活设施相结合,为企业生产经营、科技创新提供优质服务。四是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高水平、专业化的第三方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和全程式中介服务平台建设,促进技术转移市场化、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打通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交流壁垒,加快培育科技经纪人。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资本组成产业技术联盟,建立联合研发中心,为实验阶段的科技成果提供技术验证、中试和放大试验服务。

(二)提升人才引进效能。一是主动引进人才。引进高端人才,形成创新团队,以创新领头企业形成企业聚集群落,从而形成带动许昌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兴战略产业。“创新人才+创业团队+优质项目”这个模式,其中关键还是高端人才。政府可以成立新兴产业人才引进小组,主动寻找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团队,除了提供具有竞争力的物政策条件,还可以探寻情感连接,联系亲情、友情等增加情感感召力。同时许昌市政府还可以积极与”河南省百人计划”积极进行对接,争取人才落地许昌、项目关联许昌,互通有无、彼此渗透。二是优化人才引进配套服务。在人才引进来之后,也要用的好、留得住,而其中用得好是关键。因为人才发挥作用,既能实现个人价值,又能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社会效益,才会让人才留得下、住得久。除了让引进的人才在研究机构或者高校兼职外,更加重要的是帮助高端人才形成团队,提供技术研发配套服务,为新兴产业的形成发展提供支撑。

(三)助力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一是分类指导。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在数字化转型初期或许无法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对于一些小微民营企业来说,甚至会挤压企业经营利润,影响企业的投入再生产,会让民营小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举步维艰。因此政府要分类指导,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先期进行数字化转型,对于数字化转型存在资金困难的民营企业,政府可以进行适当财政补助。二是示范带动。数字化转型需要有企业进行引领示范,以推动整个相关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以龙头企业的强势带动,可以对上下游企业产生强大的驱动力。因此,鼓励龙头企业在积极进行数字化改造的同时,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影响力和驱动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配套企业进行融通改造,开展智能制造、“5G+工业互联网”等专项转型行动,提升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水平,推动产业集群整体数字化发展。三是共建共享。鼓励许昌市大型企业构建以新型工业操作系统和工业APP为核心的智能数字共享平台,形成由行业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中小企业协同配套,实现技术、产能和订单平台共享的新型产业集群。具体而言,首先要培育本土工业互联网平台,积极实施“企业上云上平台”提升行动。积极引导各类企业针对转型难点、痛点提供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满足各类企业不同的数字化转型需求。鼓励各级互联网平台企业等向中小企业开放数据接口,遴选一批优质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一站式数字化服务平台,满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全场景需求。推动中小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维服务等关键环节广泛上云,有效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

(四)构建完善的民营企业金融支持体系。一是积极发展知识产权融资模式。在我国,中小微企业贡献了全国超过65%的发明专利和超过75%的技术创新成果,这些企业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知识产权生产的核心来源。我们可以利用如商标、品牌、技术专利和版权这样的知识产权资源,通过专业资质审核、知识产权评估、额度审批、质押登记等环节,再利用金融机构平台取得贷款,为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二是打造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体系。从增信支撑、基金支持、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创新融资工具、政府服务等多方面创新完善投融资机制。除了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还应大力发展租赁、担保等机构。建立政府主导的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帮助中小民营企业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逐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三是引导银行与企业对接。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在中小型民营企业中尤为严重,主要原因在于这些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中小型民营企业抵押物也非常有限,盈利能力不确定,在银行进行信贷风险评估时往往需要中小型民营企业付出更高的融资成本来弥补可能产生的风险损失。因此政府应引导银行与企业对接,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多渠道促进民营中小企业信用增级,提高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降低融资成本。四是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各类互联网金融服务快速涌现,赢得了众多中小微企业的青睐。互联网金融以其快速高效、互动灵活,打破了时空地域限制和人情关系屏障,克服了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 “风控难、成本高、缺乏抵押品”三大难题。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一些违法违规行为逐渐浮出水面。为确保互联网金融的健康有序发展,必须及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并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

(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平等对待民营企业。政府应该坚定不移地推动国企民企的平等对待和公平竞争,着力破解民营企业面临的“准入不准营”难题。这不仅需要政策和法律的保障,更需要我们深化改革,进一步打通市场准入渠道。同时定期开展优秀民营企业评选表彰工作,加强对优秀企业家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凝聚崇尚创新创业的正能量,提升民营企业家的荣誉感和社会价值感。二是深入推行“放管服”改革。政府应当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规定,执法部门在行使权力时,必须遵循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规范公权力的行使,防止刁难企业现象的发生,加重企业负担。同时,通过法律手段约束政府的行为,防止出现“新官不理旧账”等问题,推进法治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各级政府还需要深入推行“放管服”改革,推动商事制度和许可审批制度的改革。此外,放宽投资准入也是必要的,探索建立市场“承诺即入制”管理模式,努力营造开放、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打造对经营主体发展有利、公平、公正且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作者周凯林为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助教、中级经济师,乔德玉、杨沛东为许昌职业技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