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省政府印发《河南省有效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实施方案》,提出重点完善多式联运体系,打造物流降本增效先行区。许昌地处中原之中,集国省干线、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水路运输、航空为一体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初步形成。加快推动公转铁、公转水等多式联运发展,有效降低物流成本,许昌具备“弯道超车”的基础和条件,正处于大有可为的黄金期。通过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有助于打造全省物流降本增效先行区,推动实现“两融五城四跃升”。
一、坚持解放思想,充分认识发展多式联运、推动物流降本增效的重大意义
多式联运是指依托公路、铁路、水路等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提供全程一体化组织的货物运输服务,具有产业链条长、资源利用率高、综合效益好等特点,可有效降低原材料运输和产品运输等企业经营成本,极大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从而激发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同时可减少环境污染和碳排放,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一)发展多式联运是落实国家、省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交通运输大有可为;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联接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必须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运行效率”。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专门研究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问题。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决策部署,省政府印发《河南省有效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实施方案》,要求各地对照方案要求,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二)发展多式联运是有效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方向。据相关数据显示,公路运输成本约为0.5-1元/吨公里,铁路运输成本约为0.1-0.3元/吨公里,而水路运输成本则低至0.05-0.2元/吨公里。公路运输成本是铁路的2-5倍,是水路的2.5-20倍。发展公转铁、公转水等多式联运能提高运输效率约30%、减少货损货差约10%、降低运输成本20%左右。发展多式联运能够有效降低运输交易成本和社会物流成本,释放企业发展活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三)发展多式联运是激发许昌经济增长活力的有效载体。许昌三次产业比重为6.4:43.8:49.8,尤其是工业门类齐全、体系完备,形成了10个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和16条特色鲜明的重点产业链,是很多产业循环的发起点、支撑点、结合点。当前企业发展竞争的重要方面是物流成本的竞争,发展多式联运能有效促进物流降本增效,激发产业经济增长活力,推动全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也极易形成“洼地”和“虹吸”效应,招引大型企业及关联产业入驻发展,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在此基础上,将会推动产业化技术创新,推动发展商品车、冷藏等铁路特种专用运输车辆和集装箱,推动厢式半挂车、海事船舶等装备的标准化、轻质化发展,培育多式联运装备制造业新的产业集群,拉动综合货运枢纽、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投资,推动许昌将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枢纽经济发展优势。
(四)发展多式联运是助推许昌实现“两融五城四跃升”的重要支撑。市委提出“两融五城四跃升”总体部署,通过发展公铁联运、公铁水联运等多式联运,一是将推动许昌加快融入郑州都市圈,深化与长三角、京津冀等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的互联互通以及一体化便利运输,将会使许昌加快搭载“中欧班列”,促进许昌国际产能合作和贸易便利化往来,加快形成物流通道与产业带、经济走廊融合互促的发展新格局,助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许昌建设成为面向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畅通双循环的豫中重要支点,推动高水平开放实现新跃升;二是有助于促进投资、生产、贸易、流通等便利化,实现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潜力充分释放,推动许昌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助力打造“赢商莲城、许君以昌”的环境品牌;三是将助力许昌加快实现经济动能转换,增强综合竞争力、硬核支撑力,招引大型企业入驻许昌,推动许昌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跃升;四是将助力许昌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助力加快实现“双碳”目标,助力共建共享生态宜居幸福莲城,推动高品质生活实现新跃升。
(五)发展多式联运是构建许昌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主攻方向。从欧美国家交通发展历程看,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后,均将主攻方向转向发展多式联运,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就许昌而言,经过多年发展,全市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已初步形成,通过发展多式联运,将加快运输方式的协同衔接与深度融合,推动许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现代化进程。
二、坚持项目为王,推动多式联运项目尽快建成投用、发挥作用
许昌毗邻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拥有11条高速公路、23条国省干线,京广、孟平、三洋等国家干线客货运铁路和郑渝高铁、郑合高铁、京广高铁在许昌穿境而过,新郑机场许昌航站楼、许昌保税物流中心(B型)、万里综合物流园等一批大型交通物流枢纽建成投用,集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为一体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目前,已有许昌港、豫中陆路口岸等一批多式联运项目正在推进建设,亟需政府和有关部门紧抓机遇,专班推进,破解难题,加快建设进度,尽快建成投用,尽早发挥效益。
(一)加快许昌港襄城港建设,打造公铁水等多式联运发展模式。许昌港位于襄城县,毗邻漯宝—孟平铁路,具备公转水、公转铁、水转铁、铁转水等多式联运发展的基础条件。目前,港区2个500吨级泊位已全部完工,正在谋划建设二期2个1000吨级泊位扩建、省道324线疏港道路、多式联运物流园等项目。项目建成后,许昌公路、铁路、水路运输将交会于此,实现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的自由切换。水路货运可联通淮河、大运河,直达长江,实现通江达海;铁路货运可通过孟宝线连接京广、焦柳两大铁路干线,实现与中西部地区的互联互通。
(二)加快郑州都市圈(许昌)综合联运物流枢纽基地项目建设,打造“公铁联运+中欧班列+数字货运+绿色配送”的商业运作模式。项目依托许昌南货场铁路专用线,主要建设公铁联运转运设施、物流仓储群、交通物流大数据中心、交通物流交易中心等配套设施,打造具备仓储配送、多式联运、物流通道、口岸通关的陆港国家物流枢纽。项目建成后,通过京广铁路线并入国家铁路运输网,进一步畅通内外循环,使许昌加快融入郑州都市圈,搭乘“中欧班列”,提升许昌在国际、国内“枢纽+通道+网络”大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三)加快豫中陆路口岸综合物流港项目建设,推动公铁联运发展。项目位于建安区,规划占地3328亩,按照“一港八区”进行功能区布局,其中“一港”为豫中陆路口岸综合物流港,“八区”分别为总部基地区、多式联运区、期货仓储物流区、海关监管区、钢铁物流区、商品车物流区、城乡配送区、粮食储备区。项目投运后,将填补许昌大型综合物流园区的空白,实现与郑州物流枢纽联动互补、错位发展,成为集内贸、外贸融合,现代物流、商贸、金融服务等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物流园和服务业集群,推动许昌融入全国“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成为服务豫中、辐射豫西南的大型综合物流枢纽。
三、坚持谋篇布局,高标准编制多式联运发展规划,助力实现“两融五城四跃升”
发展多式联运,将会推动许昌加快形成以公铁联运、公铁水联运、中欧国际铁路班列等多种运输组织方式,统筹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形成全新的开放通道体系,打造以多式联运为基础的物流新通道;将会推动许昌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开发、“一带一路”、京津冀经济带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激发经济发展潜力和活力,助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两融五城四跃升”。
(一)搞好顶层谋划设计。科学编制《打造郑州都市圈许昌物流副中心枢纽城市战略规划》《郑州都市圈(许昌)综合联运物流枢纽基地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许昌市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方案》《内河航运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依托我市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优势,积极规划建设“公铁海水空”多式联运体系,提前谋划和布局全市“十五五”物流枢纽经济发展规划,发挥铁路、水路运输发展优势,谋篇布局“公铁水”等多式联运发展体系,服务打造郑港汴许主引擎,建设物流降本增效先行市。
(二)加快运输结构调整。实施铁路专用线进企入园工程,加快郑州都市圈(许昌)综合联运物流枢纽基地项目和河南豫中陆路口岸综合物流港建设;与郑州航空港深入对接,建设航空物流通道;打通襄城港水运航道,推广“内河码头+配套园区+物流服务”模式,提升多式联运服务能力。组织开展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鼓励大型物流企业通过市场化兼并重组、联盟合作等方式进行规模扩张和资源整合,支持传统物流企业向多式联运经营转型,打造一批现代物流骨干企业。鼓励物流企业提档升级,加快培育建设物流枢纽产业园区。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鼓励企业向铁路、水路运输方式转变,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提升企业和经济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推进物流网络建设。加快推动许昌市区域物流枢纽基础设施、信息平台、联运配送三大网络建设,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运行体系,提高循环效率,推动建设与产业布局、消费格局相适应的物流网络,强化大容量、低成本、高效率物流骨干通道的建设,统筹物流枢纽设施、骨干线路、区域分拨中心和末端配送节点的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增强循环动能,积极推动交通运输与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旅游业、商贸流通业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培育和壮大交通运输新模式、新业态。保障循环安畅,保障物流供应链安全,加快补齐冷链物流等短板,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
(四)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平台、我市公路铁路水运航空联运优势和万里专业运输企业优势,组建由市投资平台主导的项目建设联合体,共同发力,使综合物流枢纽项目尽快落地、早见成效。推动交通物流与胖东来、瑞贝卡等重点商贸企业深度融合,大力开展多式联运示范项目建设,加快培育一批服务优质、管理规范、示范引领作用明显的多式联运企业,争取入选国家和省多式联运项目库,为推动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和模式参考。
(五)加快发展智慧物流。大力推动物流智慧化,支持物流园区和大型仓储设施等加强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推广自动化分拣系统、智能云仓系统等先进技术和装备,加快数字化终端设备普及应用。推动物流信息开放共享,推动交通运输、公安交管、铁路等单位向社会开放与物流相关的公共信息。推动行业协会、物流枢纽、骨干企业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实现物流信息跨部门、跨行业的自由流动。鼓励开放枢纽场站、运力调配、班线计划等数据资源,支持建设“互联网+”车货交易平台、网络货运平台等,推动物流供需和运输资源精准对接、有效集成,切实降低物流成本。
(六)用足用好政策支持。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加强与国家和省相关部门的沟通对接,积极申报国家、省多式联运示范项目,在重大项目储备、枢纽布局和改革创新等方面争取更多更大政策支持。尽快研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公铁水”多式联运项目建设、运营和发展,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尽快形成招商“洼地”和“虹吸”效应,招引大型龙头物流企业、商贸企业、制造企业入驻许昌,推动许昌由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加快融入全国和“中欧班列”“一带一路”运输网,着力把许昌打造成为全省和中部地区物流政策高地,助推许昌货物运输实现“买全球”“卖全球”。
(作者系许昌市交通运输局四级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