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决策参考
第19期:文旅融合背景下许昌曹魏古城 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5-07-07 15:31:26 来源:焦洁

 一、许昌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一)许昌的文化资源优势。许昌文旅产业发展的核心优势在于拥有显著且独特的优势文化资源。作为三国文化重要发源地,许昌拥有曹魏古城、春秋楼、灞陵桥等兼具旅游与历史价值的遗址遗迹。禹州神垕古镇作为钧瓷原产地,其独特艺术风格享誉中外,是重要文化名片。为驱动文旅产业发展,许昌市积极通过节庆活动引流聚气、丰富体验;活化利用博物馆等场馆举办展览,展示文化底蕴;深化“文旅+”融合,打造曹魏古城等文旅商综合体;应用数字博物馆、虚拟旅游等科技手段提升服务体验感。联动新华社、央视等主流媒体推广,并运用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营销,成功吸引年轻客群。

(二)许昌市文旅产业发展迅猛。近年来,许昌市文旅产业呈现强劲增长态势,文旅市场持续繁荣,接待游客数量和旅游综合收入均实现了显著增长。2024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842.9万人次,同比增长36.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0.3亿元,同比增长39.4%。2025年“五一”假期,全市旅游接待人数512.2万人,旅游综合收入4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7%、7.39%。许昌文旅消费持续火爆,许昌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提升。

二、曹魏古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旅游内容同质化。许昌曹魏古城与众多历史文化古城相似,主要依赖于“观光+消费”的传统发展模式。其核心观光景点如传统建筑群、三国名人故居以及古庙宇等,固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内容多局限于传统风貌展示和解说,缺乏新颖互动体验。曹魏古城的旅游商品、旅拍、餐饮等业态虽然丰富,但普遍缺乏地域文化内涵,如同流水线批量生产,与曹魏古城独特历史文化环境不相匹配。同时,同质化的旅游内容既难以满足游客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也无法顺应消费趋势变化,影响游客对古城的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

(二)旅游规划不尽合理。尽管曹魏古城在开发与保护之间建立了一系列严格的管控与保护制度,但实际操作中,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微妙平衡仍难以把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空间布局方面,地域文化环境要素缺乏关联性与连贯性,未形成故事性结构,导致游客难以构建完整历史文化认知;第二,风貌形制方面,虽然为满足现代功能需求而新建的建筑在立面、屋顶等方面进行了装饰,试图与古城传统风貌相协调,但其现代的建筑结构和材料仍与传统建筑存在差异,造成游客体验割裂感;第三,功能区划方面,曹魏古城在商业开发、历史遗址保护方面未能有机融合,商业空间的扩张冲击着古城历史文化氛围与整体风貌。

(三)传统风貌受到冲击。曹魏古城传统空间主要是原住民的生产生活空间,他们以宗族、民族等为纽带,紧密相连,共同构建了古城独特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氛围。然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大量游客、商家的涌入,冲击了古城传统的社会关系,使其逐渐被商业关系取代。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原住民通过开设小店、参与民俗表演等方式,尝试融合传统与现代,为古城注入新活力。但另一部分原住民则因难以承受商业化压力,被迫迁离世代居住区,导致古城空间属性由生活功能向商业服务转变。随着原住民的流失,曹魏古城的文化氛围也面临着失真的风险。游客所体验到的,更多是被商业包装的“表演式”文化,而非原汁原味的传统风貌。

三、文旅融合背景下许昌曹魏古城高质量发展路径

(一)商业主导到复合文旅发展的转型之路。在文旅产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历史文化古城作为连接古今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底蕴,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旅游资源。然而,当前国内众多历史文化古城,包括许昌曹魏古城在内,普遍面临商业开发主导、产业链断层、经济活力不足以及游客体验单一等问题。因此,推动许昌曹魏古城从单一商业开发向复合型文旅模式转型,是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如何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激活古城经济,提升游客体验,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应以地域文化环境为核心,以历史记忆为轴线,深入挖掘曹魏古城的文化内涵。在规划和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修复,更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如通过举办三国文化节、复原古代礼仪活动等形式,让游客在体验中感受三国文化的魅力;通过策划一系列文化活动,如专题讲座、主题展览、特色演出等,生动展现历史故事、人物传记与战争场景,丰富游客知识,增强体验感;重点打造特色品牌,举办“曹魏文化旅游节”,通过节目和活动深化游客对曹魏文化的了解;推出“三国文化研学游”项目,吸引学生及爱好者实地考察与互动体验。

其次,纵向构建完善的“食、住、行、游、购、感”产业链至关重要。这意味着要在保障基本旅游服务(如餐饮、住宿、交通)的基础上,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服务质量。例如,增设休息区供游客休憩;增加并改善卫生间,确保干净整洁;增设指示牌与解说牌,便于游客导航及了解景点历史文化;定期组织安全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游客人身财产安全,营造安全放心环境;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与考核,提升其服务意识与专业技能,鼓励其主动与游客互动,提供个性化服务;开发具有曹魏特色的餐饮品牌,打造主题酒店和民宿;设计特色旅游线路,开发富含三国元素的文创产品和纪念品,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同时,“感”字强调了情感体验与心灵触动,通过沉浸式体验、互动展览等方式,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获得更深层次的文化体验。

最后,产业供给侧的丰富度,是推动许昌曹魏古城文旅产业复合发展的关键。因此,需要将文旅产业与其他行业深度融合,如农业(如开展三国文化主题的田园综合体项目)、数字经济(利用AR/VR技术重现三国历史场景)、创意产业(设计三国主题的影视、动漫作品)、医疗康养(结合古城自然环境开发养生旅游产品)等,形成多业态共生共荣的发展格局。这种跨界融合不仅能够拓展文旅产业的边界,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增强区域经济活力。

推动曹魏古城文旅产业从商业为主向复合发展转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完善产业链、促进产业融合创新,曹魏古城不仅能够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还能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成为具有鲜明特色和广泛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二)以三国文化遗址为核心优化古城空间布局。每一座古城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底蕴,许昌曹魏古城便是其代表。作为三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许昌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保留了众多珍贵的古建筑和历史遗迹,如春秋楼、灞陵桥、曹丞相府等,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的目光。要在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优化文旅产业的空间布局,实现曹魏古城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

曹魏古城文旅产业的空间布局应建立起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与风貌协调区的区分制度,以科学规划引领曹魏古城文旅产业的健康发展。核心保护区作为古城的心脏地带,是历史遗迹遗址最为集中的区域,应以保护性修复为主,尽量保持其历史完整性,避免过度商业化对古城风貌的破坏。在核心保护区内,将古城的历史文化和建筑风貌有机结合,将室外公共空间打造为地域文化公共空间,引导原住民开展地域性文化活动,展示当地的文化特色。该设计不仅能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还能增强原住民的文化自信,实现古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建设控制区则依附于核心保护区,其任务是提供和谐的风貌,确保古镇风貌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这一区域内,应遵循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原则,积极引导商业入驻,但要对商业建筑进行严格的规划和管理,确保其风格与古城相协调。同时,鼓励和引导原住居民积极参与商业活动,让他们成为古城文化传承和保护的主体和受益者,实现古城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风貌协调区位于核心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区的周边区域,起到对核心保护区的衬托作用。在这一区域内,应以外围区域到核心保护区的逐渐过渡为原则,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使得当地历史文化风貌逐渐凸显。风貌协调区可以引入一些与古城文化相契合的现代元素,如创意产业、数字经济等,形成多业态共生共荣的发展格局。这样既能丰富古城的文化内涵,又能提升古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三)探索“线上+”到“线下+”的文旅营销转型。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互联网与数字技术的融合正深刻改变着各行各业的发展模式,历史文化古城也不例外。在文旅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营销手段“线上+”与“线下+”相融合,成为曹魏古城文旅产业发展的新课题。

在互联网时代,流量经济已成为衡量运营效果和价值变现的重要标尺。对于历史文化古城而言,线上营销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推广方式。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在线旅游预订系统等渠道,曹魏古城能够迅速扩大知名度,吸引大量游客的关注。然而,线上营销虽能带来短期的流量爆发,但要想实现长期的品牌塑造和游客黏性提升,还需结合线下体验,实现“线上+”到“线下+”的深度融合。

为实现这一转型,许昌曹魏古城要积极探索数字艺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与古城文旅的深度结合。比如,全息投影生动重现三国历史场景,如战争、宴会等,使游客身临其境;VR/AR技术提供沉浸式战争体验与互动游戏,增强趣味性;无人机灯光秀融合科技与传统,呈现视觉盛宴;开发三国主题数字文创产品,如数字艺术品、动画短片、虚拟角色等,丰富游客购物体验,促进古城文化传播与传承;开发互动游戏,如解谜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等,让游客参与其中,在古城内找到游戏线索并赢取奖品,提升游览的参与度与趣味性;完善智慧导览系统,即语音解说、电子地图、线路推荐;加强数字监控系统和数字服务平台,实时监控人流、车流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游客的行为习惯和偏好,精准推送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在景区联动及全域旅游串联体系方面,曹魏古城要打破传统景区的孤立格局,与周边景区、文化遗址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打造超级IP,实现资源互补、客流共享,构建全域文化旅游生态体系。例如,通过策划三国文化主题游、古城探秘寻宝等活动,将曹魏古城与周边景区串联起来,形成一条完整的旅游线路,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感和满意度。

曹魏古城还要注重线下体验的打造,依托古城的历史建筑与文化资源,开发一系列具有三国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旅游纪念品,如三国主题服饰、兵器模型、文创产品等,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能够亲手触摸和体验三国文化。同时,通过举办三国文化节、三国文化论坛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文化名人、游客等共同参与,深化对三国文化的理解与传播。

在推动“线上+”与“线下+”融合发展的营销转型过程中,曹魏古城要始终坚持以游客为中心的理念,不断优化旅游服务设施,提升服务质量,努力为游客营造一个安全、舒适、便捷的旅游环境;加强与游客的互动和交流,收集游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旅游产品和服务,注重提升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将曹魏古城打造成为一个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作者系许昌学院讲师、博士)